2025年8月,第八届全国“互联网+化学反应工程”课模设计大赛确认了最终获奖名单。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“未来之星”团队闫子健、高闻璟同学在指导教师彭冲的带领下,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,斩获全国一等奖。

全国“互联网+化学反应工程”课模设计大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。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,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工程分析能力。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,参赛队伍自选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设计,学生可通过制作课件、工程案例3D动画及相关软件模拟等互联网+作品,动态讲解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、工程设计原理等重要教学内容。本届大赛由四川大学承办,从2025年5月10日开始网络报名起,到8月初最终确认获奖名单。

“未来之星”团队在指导教师彭冲的带领下,由闫子健、高闻璟两位同学组成。团队注意到,在煤制乙二醇工艺中,草酸二甲酯作为关键中间体,制备过程备受关注。故“未来之星”团队的项目聚焦于 CO 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,通过模型的建立与优化,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选择性,为工业列管式偶联反应器的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。

然而比赛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本次比赛中,多数参赛队伍均为三到四人的配置,而“未来之星”队仅由两人组成。时间紧,任务重,团队投入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项目中,最终在比赛结束前三天完成了核心工作。除此之外,在实际应用中,团队所用算法和得出的结论与文献存在差异。在重新核查建模约束条件后,他们选择相信自己的成果,将两种算法对比印证,通过这样的方式验证了自身方法的合理性,还得到了更为全面且有说服力的结论。


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始终重视创新创业工作,也将持续深化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的教育理念,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,鼓励更多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与实践竞赛。
相关链接:在2024年第七届全国“互联网+化学反应工程”大学生课模设计大赛中,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统筹兼“固”团队也曾获得全国一等奖。统筹兼“固”团队在彭冲、孙志超两位指导教师带领下, 由杨玉铉、刘俊延、郑博文、周帅组成。团队利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二维拟均相模型,分析了其在乙醇合成中的应用。通过结合物料和能量守恒原理,建立了模型方程,用于预测反应器性能。团队将该模型应用于醋酸乙酯加氢合成乙醇,通过Matlab求解得到转化率和温度分布,完成了作品“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模型方程在乙醇合成中的应用”。此外,本作品还探讨了简化模型的条件,并比较了一维和二维模型的准确性。该研究对乙醇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,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。

